忍心不動


文/見彪法師



  「抱」,懷藏於內也;「怨」,恚也、恨也。人們容易對不順意境生忿,由忿而懷惡不捨,又因懷惡不捨而和人結冤,使自己熱惱。由於心中懷惡,發之於口則處處抱怨。然而,抱怨的目的是為了什麼?如果抱怨的目的是想改變所遇之不如意境,肯定是緣木求魚。既然如此,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在抱怨上呢?

  有兩種方式可以正確、有效地改變不如意境。第一步:「忍」。《達磨二入四行觀》中的「報冤行」云:「謂修道行人,若受苦時,當自念言:我往昔無數劫中,棄本從末,流浪諸有,多起冤憎,違害無限。今雖無犯,是我宿殃,惡業果熟,非天非人所能見與,甘心甘受,都無冤訴。」

  佛法講因果,今日遇不如意境,乃是往昔造作的惡業現在成熟。儒家言:「天作孽,猶可違;自作孽,不可逭。」意指天災地變猶可挽救,但自己造的業,誰也救不了,必須自己承受。了達事實的真相,知道所遇不如意境是「自作的」,就能甘心甘受,心中不懷怨氣,亦不會發之於口而抱怨連連。

  「只是抱怨,想吐吐苦水,有什麼不可?」抱怨、吐苦水容易生是非、造口業。造了口業,將來必須受報,惡性循環,只會愈來愈不如意,自食惡果。當知抱怨絕對不是改變不如意境的方法。所以要忍,知因識果,甘心甘受地忍,不抱怨。

  第二步,必須從根本的「知見」改正。三十七助道品中八正道以「正見」為首。何謂正見?了達因緣果報、緣起性空、人人本具佛性之理,即是正見。有了正見,發之於口即為正語,不抱怨,不說兩舌、惡口、妄言、綺語;動之於身則是清淨梵行,不做殺、盜、淫等惡行。因地上不做虧心事,心安理得,無處不自在;從果上而言,現在種善因,將來必感善果,定能改變當前之不如意境。

  不要將時間浪費在抱怨上。抱怨既不能改變不如意境又會造新殃。知因識果,忍心不動,建立正知正見,遇不如意境便能除去心中的熱惱,轉惡緣成善緣,人生必定步步光明,無處而不自在。

 

 


單元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