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抱”,怀藏于内也;“怨”,恚也、恨也。人们容易对不顺意境生忿,由忿而怀恶不舍,又因怀恶不舍而和人结冤,使自己热恼。由于心中怀恶,发之于口则处处抱怨。然而,抱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?如果抱怨的目的是想改变所遇之不如意境,肯定是缘木求鱼。既然如此,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在抱怨上呢?
有两种方式可以正确、有效地改变不如意境。第一步:“忍”。《达磨二入四行观》中的“报冤行”云:“谓修道行人,若受苦时,当自念言:我往昔无数劫中,弃本从末,流浪诸有,多起冤憎,违害无限。今虽无犯,是我宿殃,恶业果熟,非天非人所能见与,甘心甘受,都无冤诉。”
佛法讲因果,今日遇不如意境,乃是往昔造作的恶业现在成熟。儒家言:“天作孽,犹可违;自作孽,不可逭。”意指天灾地变犹可挽救,但自己造的业,谁也救不了,必须自己承受。了达事实的真相,知道所遇不如意境是“自作的”,就能甘心甘受,心中不怀怨气,亦不会发之于口而抱怨连连。
“只是抱怨,想吐吐苦水,有什么不可?”抱怨、吐苦水容易生是非、造口业。造了口业,将来必须受报,恶性循环,只会愈来愈不如意,自食恶果。当知抱怨绝对不是改变不如意境的方法。所以要忍,知因识果,甘心甘受地忍,不抱怨。
第二步,必须从根本的“知见”改正。三十七助道品中八正道以“正见”为首。何谓正见?了达因缘果报、缘起性空、人人本具佛性之理,即是正见。有了正见,发之于口即为正语,不抱怨,不说两舌、恶口、妄言、绮语;动之于身则是清净梵行,不做杀、盗、淫等恶行。因地上不做亏心事,心安理得,无处不自在;从果上而言,现在种善因,将来必感善果,定能改变当前之不如意境。
不要将时间浪费在抱怨上。抱怨既不能改变不如意境又会造新殃。知因识果,忍心不动,建立正知正见,遇不如意境便能除去心中的热恼,转恶缘成善缘,人生必定步步光明,无处而不自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