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天祥说:“孔曰成仁,孟曰取义,唯其义尽,所以仁至。读圣贤书,所学何事?而今而后,庶几无愧!”一般人是以色身的出生到死亡这段时间称为生命,志士仁人却是以仁义道德为生命,为了成就仁义,甚至可以牺牲有形的生命。一般人认为的教育是学业、知识和谋生技能的增进,于人生的某一段时间内进行即可,贤人认为的教育却是仁义道德等品性的培养与展现,终其一生都在进行。
中国自古以来的仁人志士,都用一生来培养与实践仁义。生命即道德,道德即生命。反观现在的社会,功利主义抬头,伦理道德沦丧,于此之际,唯有学习古人,落实品德教育,才能力挽狂澜,活出更有价值与意义的人生。因此,“如何落实品德教育?”是值得我们用心思考的问题。
人的生命离不开生活,因此,要落实品德教育就必须先从日常生活开始。首先,要认知到品德修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且影响甚大。一个有品德的人必定处处为他人着想,因此在待人接物上,必是以他人的利益为优先考量,使人如沐春风、乐于接近,这种“诚于中、形于外”的气质,就是落实品德教育的最好例证。
其次,要立定志向。道德的培养并非一蹴可几,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成就,因此要立定志向,以道德的培养为终身奉行的目标。朱文公云:“书不记,熟读可记;义不精,细思可精。唯有志不立,直是无着力处。”由此可知,没有立定志向,人生就没有努力的目标与方向。世间的事如此,更何况是奠定完美人格的圣贤志业!所以,以落实品德教育,成就圣贤人格为终生努力的目标,勤行不懈,持之以恒,何愁品德修养无法落实?
最后,要每日反省、检讨、改进。孔子说: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知过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透过反省检讨,才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,也才能加强改进,往完美的品德迈进一步。不知道反省检讨的人,永远都看不到自己的过失,也永远没有落实品德教育的可能。孔子的弟子颜回从不贰过、曾子每日三省,都是落实品德教育的最佳典范,也是当今社会大众所应学习的目标。
然而,社会中有些人,不具品德、甚至所言所行违背道德,却生活富裕;也有些人坚持道德,却生活清苦。因此,许多惑于表相的人,便以为抛弃道德,追求欲望是正确的作为,价值观的混乱是目前社会脱序的原因之一。
一般人所追逐的都是虚妄的表相,虽然物质生活富裕,但精神生活却空虚贫乏,社会上的PUB、酒店及网咖林立可兹证明。而生活清贫的仁人,精神生活却是丰盈而不匮乏,孔子就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: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。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回也!”唯有真正落实品德修养的人,才能时时保持安乐的心境,因为品德的涵养使心清净、使心平静,在任何因缘皆能安然处之,也不会因外境的改变而影响其行仁的志向,如此即为真正有仁德的人。
子曰:“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,不可以长处乐。”一个心中没有仁德的人,如果长期处在贫困的环境,会因为逆境而做出违害他人的事,即所谓“饥寒起盗心”;而长期处在安乐的环境,就容易懈怠、骄纵,历史上的君主,如唐玄宗、隋炀帝都因此而亡国,并陷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。物质环境是生灭的,唯有不断地反省检讨,以落实品德教育为终身志向,才是这一生最真实的富贵。
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,会因道德沦丧、伦理不彰,而为未来的社会担心吗?若答案是肯定的,那就从现在开始,真诚地立定志向,经常反省、检讨、改进,将品德教育落实在日常生活上,更进一步,推己及人,相信未来的社会必定充满光明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