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〇二〇年,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把多數人原本的計畫全部打亂,很多人失去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,這種巨變也導致很多人情緒上的波動。我常常想,應對這樣的變化,我們如何可以做到不受外境的影響、專注於當下的自己,從而在逆境中仍然有對抗壓力的勇氣呢?這個問題等同於,如何可以毫不費力地做自己的主人,達到精神上的自由。
精神上的自由,可以簡單理解為不被情緒左右,同時也能在行為上自我約束。一個常見的反例,就是我們在開車時經常會遇到路怒症人群,他們會因為一點點其他人行車上帶來的不便而大吵大鬧,然後做出過激行為,比如突然開到對方車前猛踩煞車,造成交通事故。這種行為除了會給其他人帶來安全隱患,也很有可能會給自己引來牢獄之災。這雖然是很簡單的道理,大家也都知道,但路上卻仍然不乏路怒症患者。為什麼人們在明知道會帶來苦果的情況下,仍然會做出不恰當的事呢?這大概就是因為行為受瞋心主宰,而不是覺性。反之,如果我們可以時時觀照自己的內心,提起覺性,遠離貪瞋癡,在路上遇到粗心大意的司機時,不被一時衝動的情緒控制,我們就能獲得內心上的自由,從而遠離那些不必要的麻煩,比如免除牢獄之災,這樣也就獲得了身體上的自由。
世人常認為鳥、魚之類都是自由自在的生物,因為牠們棲息地廣闊,不受限制,所謂「天高任鳥飛,海闊憑魚躍」,天空和海洋也寄寓著人們內心對自由的嚮往,因為天空和海洋都是無邊無際的,如果內心世界也能達到那樣一望無垠、寬闊無際,便可稱得上是自由了。其實我們的內心可以達到比天還高、比海還闊的自由,只是一般人不了解、也不願意去嘗試。很多時候,內心的貪著把人們限制在牢籠裡,比如人們會為了口腹之慾去殺生、為了財色之慾去做違法的事情……,眼前的物質看似給自己帶來了快樂,但這樣做的結果,是必須承受造作惡業帶來的惡果,不光是內心不能自在,連身體都不能自在。由此可知,不能在心上作主的人,是沒辦法得到真正自在的。
孔子曰:「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。」如果可以在心上作主,明確知道什麼可以做、什麼不可以做,不再受貪瞋癡的宰制,此時從心所欲而行,都不會逾越法度──這便是真正的自由吧。
|